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www.亚洲一区_亚洲欧美激情在线视频_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_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观看_欧美tk丨vk视频_国产亚洲综合性久久久影院_欧美精品做受xxx性少妇_欧美在线视频日韩

湖南師范大學考研網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史考研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史考研

湖南師范大學考研/保研免費資源:

湖南師范大學考研/保研免費資源:

相關專業

湖南師范大學優惠價原價選擇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湖南師范大學微信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因為湖南師范大學教育史專業研究生數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輔導的數量不確定,請加我們顧問的微信進行咨詢和確認,搶先預訂研究生,以免錯失研究生輔導機會。

湖南師范大學是一個不錯的學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請各位準備報考湖南師范大學教育史考研的同學注意: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史研究生錄取分數線(或稱考研分數線)的數據。因為每年都有不少人報考湖南師范大學教育史考研,競爭激烈,所以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湖南師范大學教育史研究生的考研人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 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會為大家湖南師范大學教育史考研的參考書目、考研大綱、研究生招生咨詢電話等聯系方式。希望你考取湖南師范大學 教育史專業研究生,考研是個孤獨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學生好好復習備考,來年上個985/211,實現自己的名校研究生夢想。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史考研
主要參考書
1.張傳燧主編:《中國教育史》(修訂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2.吳式穎主編:《外國教育史教程》(縮編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教育史專業
Editor:admin    Source: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Date:2019-11-24
教育史是教育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由中國教育史與外國教育史共同組成教育史學。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主要研究中外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動的演變,總結不同歷史時期的教育經驗與特點,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經過長期積淀和多年努力,我院教育史專業初步形成了以下特色:一是注重歷史與理論結合、歷史與現實聯系,使歷史研究服務于當前的教育改革;二是突出專題史研究,特別是在中國教學論史、高等教育史、教育思想史、教育政策史、英國教育史、美國教育史、西方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史研究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三是運用政治學、政策學、經濟學、文化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理論進行研究,不斷拓寬教育史的研究視野,如教育活動史研究、教育身體史研究、教育生活史研究等。本專業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講師1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人,形成了一支學歷、職稱、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學和科研隊伍。主要成員有張傳燧教授、易紅郡教授(博士)、田景正教授(博士)、龔兵副教授(博士)、劉黎明副教授、朱鮮峰講師(博士)。近年來,該專業教師在《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A&HCI源刊)、《高等教育研究》、《教師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教育史研究》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含教材)10余部,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20余項。
 
考試內容及要點
第一編 古代文明與教育(第一章到第五章)
第一章 史前教育
史前教育的內容;成年禮及其特征;青年之家;
第二章 學校的肇端
學校產生的原因
古代東方國家的世俗學校教育的特點;世俗學校的類型;
第三章 古希臘教育的興衰
      斯巴達教育的目的與特點;雅典教育的目的與特點;
智者;智者學派的貢獻;
蘇格拉底的教育活動與思想:知識與道德、“蘇格拉底教學法”。
柏拉圖的教育活動與思想:學園、四藝、《理想國》;
        亞里士多德的教育活動與思想:靈魂論的教育意義、教育階段理論;
第四章 古羅馬教育的蛻變
西塞羅論雄辯家的培養;
昆體良:《雄辯術原理》、論教育目的、論教育階段;
     第五章 中世紀教育的興衰
      主教學校;修道院學校;宮廷學校;騎士教育;城市學校;
中世紀大學:產生、組織與特權、影響
   
第二編 現代教育的歷史基礎(第六章到第十章)
第六章 文藝復興時期教育的嬗變
        弗吉里奧;維多里諾及其“快樂之家”;
伊拉斯謨;莫爾及其《烏托邦》;
蒙田;拉伯雷與《巨人傳》
人文主義教育的特征;
文藝復興時期大學的特征;
第七章 宗教改革時期教育的演變
        馬丁·路德論國民教育;
加爾文論國民義務教育
耶穌會學校;
第八章 17世紀教育的沿革
培根的科學教育思想;
彌爾頓的學園;
洛克的教育思想:《教育漫話》、紳士教育;
夸美紐斯:《大教學論》、泛智教育論、教育適應自然原則、教學原則、統一學制;
第九章 18世紀教育的演進
盧梭的教育思想:《愛彌兒》、自然主義教育思想;
英國:星期日學校、導生制、公學、學園、《初等教育法》;
德國:《初等學校及教師通則》、實科中學;
美國:文實中學、公共學校運動、《莫雷爾法》;
法國:帝國大學;
第十章 19世紀歐美國家教育的發展
功利主義教育思想:主要觀點;
第斯多惠:全人教育、文化適應性原則;
新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特征;
洪堡的教育改革;
英國: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教育法);
法國:《基佐法》、《費里法案》;
美國:賀拉斯•曼與公立學校運動;
實科中學
裴斯泰洛齊:教育心理學化思想、要素教育;
赫爾巴特:教學階段理論、教育性教學理論;
福祿貝爾:學前教育理論體系、恩物;
第斯多惠:發展性教學;
斯賓塞:教育科學化思想、課程體系;
赫胥黎:科學教育思想
習明納;
康乃爾計劃;

第三編 現代教育的變遷
第十一章 現代教育的起源
阿伯茨霍爾姆學校;
鄉村寄宿學校的特征;
兒童之家;
新教育運動的特征;
進步主義教育的特征;昆西方法;
杜威實驗學校;有機教育學校;
葛雷制;道爾頓制;
文納特卡計劃;設計教學法。
杜威的教育思想:教育的本質、教育無目的、五步教學法、論道德教育、影響。
        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影響、局限與反思
永恒主義教育思潮;
要素主義教育思潮;
兒童研究運動及其影響;
美國:綜合中學運動;《中等教育基本原則》;
英國:《巴爾福法案》;《哈多報告》;11歲考試;
綜合中學運動的特征;
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統一勞動學校規程》;
日本:《教育敕語》;
第十二章 戰后初期各國教育的重建
《1944年教育法》(《巴特勒教育法》);
《郎之萬一瓦隆方案》;
《漢堡協定》;
《教育基本法》;
第十三章 20世紀60-80年代歐美國家教育的演變
美國:1958年《國防教育法》、科南特的教育主張、回到基礎運動;
英國:《1988年教育改革法》;
法國:《高等教育法》;
第十四章 當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興
現代人文主義教育思潮;
人力資本理論;
終身教育思潮;
《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考試內容及要點
(一)考試內容
1.全面掌握中國教育史的基本知識,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事件;著名學校;教育著作;教育人物。
2.基本把握中國教育史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事件的內容及其特征。
3.初步了解教育人物的教育精神和教育情懷。

(二)考試要點

一、先秦時期的教育制度
1.“學在官府”;大學與小學;國學與鄉學
2.“六藝”;諸子私學;稷下學宮;期會

二、先秦時期的教育思想
1.孔子的教育思想
創辦私學與編訂“六經”;“庶、富、教”:教育與社會發展;“性相近,習相遠”:教育與人的發展;“有教無類”與教育對象;“學而優則仕”與教育目標;“六藝”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啟發誘導、學思行結合;論道德教育;論教師。
2.孟軻的教育思想
思孟學派;“性善論”與教育作用;“明人倫”與教育目的;人格理想與修養學說;“深造自得”的教學思想。
3.荀況的教育思想
荀況與“六經”的傳授;“性惡論”與教育作用;以培養“大儒”為教育目標;“六經”教學內容;“聞見知行”結合的教學方法;論教師。
4.墨家的教育思想
“農與工肆之人”的代表;“素絲說”與教育作用;以“兼士”為教育目標;以科技知識和思維訓練為特色的教育內容;主動、創造的教育方法。
5.教育論著的教育思想
《大學》:“三綱領”、“八條目”;
《中庸》:“天命之謂性”與“修道之謂教”、“尊德性”與“道問學”、學問思辨行;
《學記》:學制與學年、教育教學原則、尊師重道。

三、漢代的教育制度與教育思想
1.“獨尊儒術”文教政策的確立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興太學以養士;實行察舉,任賢使能。
2.封建國家學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太學、鴻都門學、郡國學;經學;《白虎通義》、熹平石經
3.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對賢良策》與三大文教政策;論人性與教育作用;論道德教育。

四、魏晉南北朝隋唐的教育制度與教育思想
1.魏晉南北朝官學的變革
曹魏“五經課試法”;西晉“國子學”;劉宋“四學”、“總明觀”;梁“五館”。
2.隋唐“官學”體系的完備
國子監;六學一館;學校教育制度的特點。
3.科舉制度的建立
科舉制;科舉考試的程序、科目與方法;科舉制度與學校的關系;科舉制度的影響。
4.顏之推的教育思想
顏之推與《顏氏家訓》;論士大夫教育;論家庭教育。
5.韓愈的教育思想
道統說與師道觀;“性三品說”與教育作用;論人才的培養與選拔。

五、宋元明清時期的教育制度與教育思想
1.學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北宋三次興學;“蘇湖教法”;“三舍法”、積分法、學田制、《州縣學赦令格式》;“六等黜陟法”;“監生歷事”制;社學;義學。
2.書院的建立與發展
北宋四大書院、南宋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揭示》與書院教育宗旨;朱張會講與書院講會制;太極書院、東林書院、漳南書院、詁經精舍、學海堂;書院教育的特點。
3.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明天理,滅人欲”與教育的作用、目的;“大學”與“小學”;“朱子讀書法”。
4.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與教育作用;“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則;“六經皆心跡”的教學觀;“趨向鼓舞,中心喜悅”的兒童教育思想。
5.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公其非是于學校”的教育社會作用;“日生日成”的人性論與教育個體作用;義利合一的教育價值觀。
6.顏元的教育思想
“實德實才”的培養目標;“六齋”與“實學”的教育內容;“習行”的教學過程方法。

六、中國教育的近代轉折
1.教會學校的舉辦
馬禮遜學校;寧波女學。
2.洋務學堂的創立
京師同文館;福建船政學堂;幼童留美。
3.維新學堂的創辦
萬木草堂;時務學堂;北洋西學堂;南洋公學;經正女學;京師大學堂。
4.清末教育制度變革
“壬寅-癸卯學制”;建立教育行政體制:學部;確定教育宗旨;“庚款興學”。

七、中國近代教育思想
1.張之洞的教育思想
“中體西用”;《勸學篇》;“中體西用”思想的歷史作用和局限。
2.康有為的教育思想
維新運動中的教育改革主張;《大同書》的教育理想。
3.梁啟超的教育思想
“開民智”、“伸民權”與教育作用;培養“新民”的教育目的。
4.嚴復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開民智”、“興民德”的“三育論”;“體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觀。

八、中華民國時期教育體制變革
1.民國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針;頒布“壬子-癸丑學制”。
2.新文化運動影響下流行的教育思潮
平民教育思潮;鄉村教育思潮;工讀教育思潮;實用主義教育思潮;職業教育思潮;科學教育思潮;國家主義教育思潮。
3.學校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驗
設計教學法;道爾頓制”;文納特卡制”。
4.1922年“新學制”
“新學制”的標準和體系;“新學制”的特點;“新學制”的課程標準;“新學制”評價。

九、中華民國時期的教育思想
1.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思想;“尚自然,展個性”的個性教育思想。
2.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
“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的職業教育目的;“社會化、科學化”的職業教育方針;“手腦并用”的職業教育教學原則;“敬業樂群”的職業教育道德規范
3.晏陽初的平民教育思想
“除文盲,作新民”的平民教育宗旨;“四大教育”的平民教育內容;“三大方式”的平民教育途徑。
4.梁漱溟的鄉村教育思想
“倫理本位,職業分途”的社會構造思想;解決中國社會問題的鄉村教育使命;“改變社會現狀,建設新文明”的鄉村教育目的;以文化改造和精神教育為核心的鄉村教育內容;“鄉農學校”的鄉村教育形式。
5.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創造教育思想:創造教育的目的;創造教育的“六大解放”。
6.陳鶴琴的“活教育”思想
“活教育”的本質論;目的論;課程論;教學論。
二、參考書目
張傳燧主編:《中國教育史》(修訂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出版;
孫培青主編:《中國教育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王炳照等著:《簡明中國教育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參考書目
張傳燧主編:《中國教育史》(修訂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出版;
孫培青主編:《中國教育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王炳照等著:《簡明中國教育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考試內容及要點
第一編 古代文明與教育(第一章到第五章)
第一章 史前教育
史前教育的內容;成年禮及其特征;青年之家;
第二章 學校的肇端
學校產生的原因
古代東方國家的世俗學校教育的特點;世俗學校的類型;
第三章 古希臘教育的興衰
      斯巴達教育的目的與特點;雅典教育的目的與特點;
智者;智者學派的貢獻;
蘇格拉底的教育活動與思想:知識與道德、“蘇格拉底教學法”。
柏拉圖的教育活動與思想:學園、四藝、《理想國》;
        亞里士多德的教育活動與思想:靈魂論的教育意義、教育階段理論;
第四章 古羅馬教育的蛻變
西塞羅論雄辯家的培養;
昆體良:《雄辯術原理》、論教育目的、論教育階段;
     第五章 中世紀教育的興衰
      主教學校;修道院學校;宮廷學校;騎士教育;城市學校;
中世紀大學:產生、組織與特權、影響
   
第二編 現代教育的歷史基礎(第六章到第十章)
第六章 文藝復興時期教育的嬗變
        弗吉里奧;維多里諾及其“快樂之家”;
伊拉斯謨;莫爾及其《烏托邦》;
蒙田;拉伯雷與《巨人傳》
人文主義教育的特征;
文藝復興時期大學的特征;
第七章 宗教改革時期教育的演變
        馬丁·路德論國民教育;
加爾文論國民義務教育
耶穌會學校;
第八章 17世紀教育的沿革
培根的科學教育思想;
彌爾頓的學園;
洛克的教育思想:《教育漫話》、紳士教育;
夸美紐斯:《大教學論》、泛智教育論、教育適應自然原則、教學原則、統一學制;
第九章 18世紀教育的演進
盧梭的教育思想:《愛彌兒》、自然主義教育思想;
英國:星期日學校、導生制、公學、學園、《初等教育法》;
德國:《初等學校及教師通則》、實科中學;
美國:文實中學、公共學校運動、《莫雷爾法》;
法國:帝國大學;
第十章 19世紀歐美國家教育的發展
功利主義教育思想:主要觀點;
第斯多惠:全人教育、文化適應性原則;
新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特征;
洪堡的教育改革;
英國: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教育法);
法國:《基佐法》、《費里法案》;
美國:賀拉斯•曼與公立學校運動;
實科中學
裴斯泰洛齊:教育心理學化思想、要素教育;
赫爾巴特:教學階段理論、教育性教學理論;
福祿貝爾:學前教育理論體系、恩物;
第斯多惠:發展性教學;
斯賓塞:教育科學化思想、課程體系;
赫胥黎:科學教育思想
習明納;
康乃爾計劃;

第三編 現代教育的變遷
第十一章 現代教育的起源
阿伯茨霍爾姆學校;
鄉村寄宿學校的特征;
兒童之家;
新教育運動的特征;
進步主義教育的特征;昆西方法;
杜威實驗學校;有機教育學校;
葛雷制;道爾頓制;
文納特卡計劃;設計教學法。
杜威的教育思想:教育的本質、教育無目的、五步教學法、論道德教育、影響。
        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影響、局限與反思
永恒主義教育思潮;
要素主義教育思潮;
兒童研究運動及其影響;
美國:綜合中學運動;《中等教育基本原則》;
英國:《巴爾福法案》;《哈多報告》;11歲考試;
綜合中學運動的特征;
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統一勞動學校規程》;
日本:《教育敕語》;
第十二章 戰后初期各國教育的重建
《1944年教育法》(《巴特勒教育法》);
《郎之萬一瓦隆方案》;
《漢堡協定》;
《教育基本法》;
第十三章 20世紀60-80年代歐美國家教育的演變
美國:1958年《國防教育法》、科南特的教育主張、回到基礎運動;
英國:《1988年教育改革法》;
法國:《高等教育法》;
第十四章 當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興
現代人文主義教育思潮;
人力資本理論;
終身教育思潮;
《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考試內容及要點
(一)考試內容
1.全面掌握中國教育史的基本知識,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事件;著名學校;教育著作;教育人物。
2.基本把握中國教育史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事件的內容及其特征。
3.初步了解教育人物的教育精神和教育情懷。

(二)考試要點

一、先秦時期的教育制度
1.“學在官府”;大學與小學;國學與鄉學
2.“六藝”;諸子私學;稷下學宮;期會

二、先秦時期的教育思想
1.孔子的教育思想
創辦私學與編訂“六經”;“庶、富、教”:教育與社會發展;“性相近,習相遠”:教育與人的發展;“有教無類”與教育對象;“學而優則仕”與教育目標;“六藝”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啟發誘導、學思行結合;論道德教育;論教師。
2.孟軻的教育思想
思孟學派;“性善論”與教育作用;“明人倫”與教育目的;人格理想與修養學說;“深造自得”的教學思想。
3.荀況的教育思想
荀況與“六經”的傳授;“性惡論”與教育作用;以培養“大儒”為教育目標;“六經”教學內容;“聞見知行”結合的教學方法;論教師。
4.墨家的教育思想
“農與工肆之人”的代表;“素絲說”與教育作用;以“兼士”為教育目標;以科技知識和思維訓練為特色的教育內容;主動、創造的教育方法。
5.教育論著的教育思想
《大學》:“三綱領”、“八條目”;
《中庸》:“天命之謂性”與“修道之謂教”、“尊德性”與“道問學”、學問思辨行;
《學記》:學制與學年、教育教學原則、尊師重道。

三、漢代的教育制度與教育思想
1.“獨尊儒術”文教政策的確立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興太學以養士;實行察舉,任賢使能。
2.封建國家學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太學、鴻都門學、郡國學;經學;《白虎通義》、熹平石經
3.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對賢良策》與三大文教政策;論人性與教育作用;論道德教育。

四、魏晉南北朝隋唐的教育制度與教育思想
1.魏晉南北朝官學的變革
曹魏“五經課試法”;西晉“國子學”;劉宋“四學”、“總明觀”;梁“五館”。
2.隋唐“官學”體系的完備
國子監;六學一館;學校教育制度的特點。
3.科舉制度的建立
科舉制;科舉考試的程序、科目與方法;科舉制度與學校的關系;科舉制度的影響。
4.顏之推的教育思想
顏之推與《顏氏家訓》;論士大夫教育;論家庭教育。
5.韓愈的教育思想
道統說與師道觀;“性三品說”與教育作用;論人才的培養與選拔。

五、宋元明清時期的教育制度與教育思想
1.學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北宋三次興學;“蘇湖教法”;“三舍法”、積分法、學田制、《州縣學赦令格式》;“六等黜陟法”;“監生歷事”制;社學;義學。
2.書院的建立與發展
北宋四大書院、南宋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揭示》與書院教育宗旨;朱張會講與書院講會制;太極書院、東林書院、漳南書院、詁經精舍、學海堂;書院教育的特點。
3.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明天理,滅人欲”與教育的作用、目的;“大學”與“小學”;“朱子讀書法”。
4.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與教育作用;“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則;“六經皆心跡”的教學觀;“趨向鼓舞,中心喜悅”的兒童教育思想。
5.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公其非是于學校”的教育社會作用;“日生日成”的人性論與教育個體作用;義利合一的教育價值觀。
6.顏元的教育思想
“實德實才”的培養目標;“六齋”與“實學”的教育內容;“習行”的教學過程方法。

六、中國教育的近代轉折
1.教會學校的舉辦
馬禮遜學校;寧波女學。
2.洋務學堂的創立
京師同文館;福建船政學堂;幼童留美。
3.維新學堂的創辦
萬木草堂;時務學堂;北洋西學堂;南洋公學;經正女學;京師大學堂。
4.清末教育制度變革
“壬寅-癸卯學制”;建立教育行政體制:學部;確定教育宗旨;“庚款興學”。

七、中國近代教育思想
1.張之洞的教育思想
“中體西用”;《勸學篇》;“中體西用”思想的歷史作用和局限。
2.康有為的教育思想
維新運動中的教育改革主張;《大同書》的教育理想。
3.梁啟超的教育思想
“開民智”、“伸民權”與教育作用;培養“新民”的教育目的。
4.嚴復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開民智”、“興民德”的“三育論”;“體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觀。

八、中華民國時期教育體制變革
1.民國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針;頒布“壬子-癸丑學制”。
2.新文化運動影響下流行的教育思潮
平民教育思潮;鄉村教育思潮;工讀教育思潮;實用主義教育思潮;職業教育思潮;科學教育思潮;國家主義教育思潮。
3.學校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驗
設計教學法;道爾頓制”;文納特卡制”。
4.1922年“新學制”
“新學制”的標準和體系;“新學制”的特點;“新學制”的課程標準;“新學制”評價。

九、中華民國時期的教育思想
1.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思想;“尚自然,展個性”的個性教育思想。
2.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
“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的職業教育目的;“社會化、科學化”的職業教育方針;“手腦并用”的職業教育教學原則;“敬業樂群”的職業教育道德規范
3.晏陽初的平民教育思想
“除文盲,作新民”的平民教育宗旨;“四大教育”的平民教育內容;“三大方式”的平民教育途徑。
4.梁漱溟的鄉村教育思想
“倫理本位,職業分途”的社會構造思想;解決中國社會問題的鄉村教育使命;“改變社會現狀,建設新文明”的鄉村教育目的;以文化改造和精神教育為核心的鄉村教育內容;“鄉農學校”的鄉村教育形式。
5.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創造教育思想:創造教育的目的;創造教育的“六大解放”。
6.陳鶴琴的“活教育”思想
“活教育”的本質論;目的論;課程論;教學論。
二、參考書目
張傳燧主編:《中國教育史》(修訂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出版;
孫培青主編:《中國教育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王炳照等著:《簡明中國教育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教育史 [040103]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湖南師范大學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中國教育發展史
02 (全日制)外國教育發展史
招生人數: 4
考試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311 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備  注: 復試科目:
比較教育
同等學力考生加試科目:
①教學論
②普通心理學
參考書目
張傳燧主編:《中國教育史》(修訂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出版;
孫培青主編:《中國教育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王炳照等著:《簡明中國教育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考試內容及要點
(一)考試內容
1.全面掌握中國教育史的基本知識,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事件;著名學校;教育著作;教育人物。
2.基本把握中國教育史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事件的內容及其特征。
3.初步了解教育人物的教育精神和教育情懷。

(二)考試要點

一、先秦時期的教育制度
1.“學在官府”;大學與小學;國學與鄉學
2.“六藝”;諸子私學;稷下學宮;期會

二、先秦時期的教育思想
1.孔子的教育思想
創辦私學與編訂“六經”;“庶、富、教”:教育與社會發展;“性相近,習相遠”:教育與人的發展;“有教無類”與教育對象;“學而優則仕”與教育目標;“六藝”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啟發誘導、學思行結合;論道德教育;論教師。
2.孟軻的教育思想
思孟學派;“性善論”與教育作用;“明人倫”與教育目的;人格理想與修養學說;“深造自得”的教學思想。
3.荀況的教育思想
荀況與“六經”的傳授;“性惡論”與教育作用;以培養“大儒”為教育目標;“六經”教學內容;“聞見知行”結合的教學方法;論教師。
4.墨家的教育思想
“農與工肆之人”的代表;“素絲說”與教育作用;以“兼士”為教育目標;以科技知識和思維訓練為特色的教育內容;主動、創造的教育方法。
5.教育論著的教育思想
《大學》:“三綱領”、“八條目”;
《中庸》:“天命之謂性”與“修道之謂教”、“尊德性”與“道問學”、學問思辨行;
《學記》:學制與學年、教育教學原則、尊師重道。

三、漢代的教育制度與教育思想
1.“獨尊儒術”文教政策的確立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興太學以養士;實行察舉,任賢使能。
2.封建國家學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太學、鴻都門學、郡國學;經學;《白虎通義》、熹平石經
3.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對賢良策》與三大文教政策;論人性與教育作用;論道德教育。

四、魏晉南北朝隋唐的教育制度與教育思想
1.魏晉南北朝官學的變革
曹魏“五經課試法”;西晉“國子學”;劉宋“四學”、“總明觀”;梁“五館”。
2.隋唐“官學”體系的完備
國子監;六學一館;學校教育制度的特點。
3.科舉制度的建立
科舉制;科舉考試的程序、科目與方法;科舉制度與學校的關系;科舉制度的影響。
4.顏之推的教育思想
顏之推與《顏氏家訓》;論士大夫教育;論家庭教育。
5.韓愈的教育思想
道統說與師道觀;“性三品說”與教育作用;論人才的培養與選拔。

五、宋元明清時期的教育制度與教育思想
1.學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北宋三次興學;“蘇湖教法”;“三舍法”、積分法、學田制、《州縣學赦令格式》;“六等黜陟法”;“監生歷事”制;社學;義學。
2.書院的建立與發展
北宋四大書院、南宋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揭示》與書院教育宗旨;朱張會講與書院講會制;太極書院、東林書院、漳南書院、詁經精舍、學海堂;書院教育的特點。
3.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明天理,滅人欲”與教育的作用、目的;“大學”與“小學”;“朱子讀書法”。
4.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與教育作用;“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則;“六經皆心跡”的教學觀;“趨向鼓舞,中心喜悅”的兒童教育思想。
5.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公其非是于學校”的教育社會作用;“日生日成”的人性論與教育個體作用;義利合一的教育價值觀。
6.顏元的教育思想
“實德實才”的培養目標;“六齋”與“實學”的教育內容;“習行”的教學過程方法。

六、中國教育的近代轉折
1.教會學校的舉辦
馬禮遜學校;寧波女學。
2.洋務學堂的創立
京師同文館;福建船政學堂;幼童留美。
3.維新學堂的創辦
萬木草堂;時務學堂;北洋西學堂;南洋公學;經正女學;京師大學堂。
4.清末教育制度變革
“壬寅-癸卯學制”;建立教育行政體制:學部;確定教育宗旨;“庚款興學”。

七、中國近代教育思想
1.張之洞的教育思想
“中體西用”;《勸學篇》;“中體西用”思想的歷史作用和局限。
2.康有為的教育思想
維新運動中的教育改革主張;《大同書》的教育理想。
3.梁啟超的教育思想
“開民智”、“伸民權”與教育作用;培養“新民”的教育目的。
4.嚴復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開民智”、“興民德”的“三育論”;“體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觀。

八、中華民國時期教育體制變革
1.民國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針;頒布“壬子-癸丑學制”。
2.新文化運動影響下流行的教育思潮
平民教育思潮;鄉村教育思潮;工讀教育思潮;實用主義教育思潮;職業教育思潮;科學教育思潮;國家主義教育思潮。
3.學校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驗
設計教學法;道爾頓制”;文納特卡制”。
4.1922年“新學制”
“新學制”的標準和體系;“新學制”的特點;“新學制”的課程標準;“新學制”評價。

九、中華民國時期的教育思想
1.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思想;“尚自然,展個性”的個性教育思想。
2.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
“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的職業教育目的;“社會化、科學化”的職業教育方針;“手腦并用”的職業教育教學原則;“敬業樂群”的職業教育道德規范
3.晏陽初的平民教育思想
“除文盲,作新民”的平民教育宗旨;“四大教育”的平民教育內容;“三大方式”的平民教育途徑。
4.梁漱溟的鄉村教育思想
“倫理本位,職業分途”的社會構造思想;解決中國社會問題的鄉村教育使命;“改變社會現狀,建設新文明”的鄉村教育目的;以文化改造和精神教育為核心的鄉村教育內容;“鄉農學校”的鄉村教育形式。
5.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創造教育思想:創造教育的目的;創造教育的“六大解放”。
6.陳鶴琴的“活教育”思想
“活教育”的本質論;目的論;課程論;教學論。  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               考試科目名稱: 科學教育史
 
一、考試內容及要點
一、晚清科學教育思想研究(1840~1911)
(一)鴉片戰爭和洋務運動時期科學教育思想的萌芽(1840~1894)
鴉片戰爭時期科學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張;洋務運動時期科學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張
(二)維新運動和清末“新政”時期科學教育思想的發展(1895~1911)
維新運動科學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張;清末“新政”時期科學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張
(三)影響晚清科學教育思想發展的外部思想因素
影響晚清科學教育思想發展的幾個外部思想因素
二、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科學教育思想研究(1915~1927)
(一)五四先哲對科學本質的探討
(二)科學教育的價值
(三)科學教授的討論
(四)“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科學教育思想的影響
三、國民政府時期科學教育思想研究(1927~1949)
(一)科學教育思想的時代土壤
(二)科學與科學教育的內涵、內容及價值認識
(三)推進科學教育發展的方法論
(四)國民政府時期科學教育思想的特點
 四、萌芽階段的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1878~1902)
(一)教育者對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認識
(二)萌芽階段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
五、制度化初期的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1902~1915)
(一)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制度的建立
(二)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的內容
(三)科學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和科學教育的目標
(四)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的方法
(五)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的保障措施
(六)日本科學教育對中國的影響
 六、新文化語境下深受美國影響的科學教育(1915~1922)
(一)對當時科學教育的反思——沒有“科學”的“科學教育”
(二)新文化語境下的科學教育
(三)來自美國的影響
七、推士來華與中小學科學教育改革
(一)推士來華及其活動
調查的源起;推士在華所到過的地方;推士的工作成果
(二)推士對中國學??茖W教育的考察
影響中國學校科學教育的背景因素;中國學??茖W教育的突出問題
(三)推士對中國科學教育改革的建議
著眼于整體的建議;改進中國科學教育的具體建議
八、中國近代中小學科學教育(1922~1949)
(一)“新學制”與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1922一1927)
“新學制”影響下的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概況;“綜合科學課程”和“分科選課制”
(二)國民政府前期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1927~1937)
教育方針、法規的制定與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國民政府前期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概況;國民政府前期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的保障措施
(三)國民政府后期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1937—1949)
抗日戰爭后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概況;短期學校和國立中學的科學教育
 
二、參考書目
    王倫信.中國近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史[M]. 科學普及出版社,2007.
    金忠明.中國近代科學教育思想研究[M]. 科學普及出版社,2007.
    沈敏. 中國近代小學科學教育研究(1902-1937)[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
 
考試內容及要點
一、晚清科學教育思想研究(1840~1911)
(一)鴉片戰爭和洋務運動時期科學教育思想的萌芽(1840~1894)
鴉片戰爭時期科學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張;洋務運動時期科學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張
(二)維新運動和清末“新政”時期科學教育思想的發展(1895~1911)
維新運動科學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張;清末“新政”時期科學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張
(三)影響晚清科學教育思想發展的外部思想因素
影響晚清科學教育思想發展的幾個外部思想因素
二、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科學教育思想研究(1915~1927)
(一)五四先哲對科學本質的探討
(二)科學教育的價值
(三)科學教授的討論
(四)“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科學教育思想的影響
三、國民政府時期科學教育思想研究(1927~1949)
(一)科學教育思想的時代土壤
(二)科學與科學教育的內涵、內容及價值認識
(三)推進科學教育發展的方法論
(四)國民政府時期科學教育思想的特點
 四、萌芽階段的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1878~1902)
(一)教育者對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認識
(二)萌芽階段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
五、制度化初期的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1902~1915)
(一)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制度的建立
(二)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的內容
(三)科學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和科學教育的目標
(四)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的方法
(五)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的保障措施
(六)日本科學教育對中國的影響
 六、新文化語境下深受美國影響的科學教育(1915~1922)
(一)對當時科學教育的反思——沒有“科學”的“科學教育”
(二)新文化語境下的科學教育
(三)來自美國的影響
七、推士來華與中小學科學教育改革
(一)推士來華及其活動
調查的源起;推士在華所到過的地方;推士的工作成果
(二)推士對中國學??茖W教育的考察
影響中國學??茖W教育的背景因素;中國學??茖W教育的突出問題
(三)推士對中國科學教育改革的建議
著眼于整體的建議;改進中國科學教育的具體建議
八、中國近代中小學科學教育(1922~1949)
(一)“新學制”與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1922一1927)
“新學制”影響下的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概況;“綜合科學課程”和“分科選課制”
(二)國民政府前期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1927~1937)
教育方針、法規的制定與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國民政府前期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概況;國民政府前期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的保障措施
(三)國民政府后期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1937—1949)
抗日戰爭后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概況;短期學校和國立中學的科學教育 考試內容及要點
(一)考試內容
1.全面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識,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事件;著名學校;教育著作;教育人物。
2.基本把握中國教育史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事件的內容、特征及其內在聯系。
3.學會運用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來分析和解決當代教育改革發展的現實問題。

(二)考試要點

一、古代部分
(一)先秦與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教育
孔孟荀與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先秦與古希臘羅馬時期教育;先秦與古希臘羅馬時期教育著作(如《雄辯術原理》、《學記》等)的教育思想。
(二)中國封建社會與西方文藝復興以后的教育
北宋三次興學的主要措施及其影響;文藝復興時期的教育變革及其影響。

二、近代部分
(一)20世紀世界教育思潮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20世紀世界教育思潮;20世紀世界教育思潮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影響。
(二)20世紀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洪堡與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杜威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三、現代部分
20世紀50年代的世界教育變革(以美、蘇、中為例)
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世界教育變革與教育思潮。 考試內容及要點
第一編 古代文明與教育(第一章到第五章)
第一章 史前教育
史前教育的內容;成年禮及其特征;青年之家;
第二章 學校的肇端
學校產生的原因
古代東方國家的世俗學校教育的特點;世俗學校的類型;
第三章 古希臘教育的興衰
      斯巴達教育的目的與特點;雅典教育的目的與特點;
智者;智者學派的貢獻;
蘇格拉底的教育活動與思想:知識與道德、“蘇格拉底教學法”。
柏拉圖的教育活動與思想:學園、四藝、《理想國》;
        亞里士多德的教育活動與思想:靈魂論的教育意義、教育階段理論;
第四章 古羅馬教育的蛻變
西塞羅論雄辯家的培養;
昆體良:《雄辯術原理》、論教育目的、論教育階段;
     第五章 中世紀教育的興衰
      主教學校;修道院學校;宮廷學校;騎士教育;城市學校;
中世紀大學:產生、組織與特權、影響
   
第二編 現代教育的歷史基礎(第六章到第十章)
第六章 文藝復興時期教育的嬗變
        弗吉里奧;維多里諾及其“快樂之家”;
伊拉斯謨;莫爾及其《烏托邦》;
蒙田;拉伯雷與《巨人傳》
人文主義教育的特征;
文藝復興時期大學的特征;
第七章 宗教改革時期教育的演變
        馬丁·路德論國民教育;
加爾文論國民義務教育
耶穌會學校;
第八章 17世紀教育的沿革
培根的科學教育思想;
彌爾頓的學園;
洛克的教育思想:《教育漫話》、紳士教育;
夸美紐斯:《大教學論》、泛智教育論、教育適應自然原則、教學原則、統一學制;
第九章 18世紀教育的演進
盧梭的教育思想:《愛彌兒》、自然主義教育思想;
英國:星期日學校、導生制、公學、學園、《初等教育法》;
德國:《初等學校及教師通則》、實科中學;
美國:文實中學、公共學校運動、《莫雷爾法》;
法國:帝國大學;
第十章 19世紀歐美國家教育的發展
功利主義教育思想:主要觀點;
第斯多惠:全人教育、文化適應性原則;
新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特征;
洪堡的教育改革;
英國: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教育法);
法國:《基佐法》、《費里法案》;
美國:賀拉斯•曼與公立學校運動;
實科中學
裴斯泰洛齊:教育心理學化思想、要素教育;
赫爾巴特:教學階段理論、教育性教學理論;
福祿貝爾:學前教育理論體系、恩物;
第斯多惠:發展性教學;
斯賓塞:教育科學化思想、課程體系;
赫胥黎:科學教育思想
習明納;
康乃爾計劃;

第三編 現代教育的變遷
第十一章 現代教育的起源
阿伯茨霍爾姆學校;
鄉村寄宿學校的特征;
兒童之家;
新教育運動的特征;
進步主義教育的特征;昆西方法;
杜威實驗學校;有機教育學校;
葛雷制;道爾頓制;
文納特卡計劃;設計教學法。
杜威的教育思想:教育的本質、教育無目的、五步教學法、論道德教育、影響。
        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影響、局限與反思
永恒主義教育思潮;
要素主義教育思潮;
兒童研究運動及其影響;
美國:綜合中學運動;《中等教育基本原則》;
英國:《巴爾福法案》;《哈多報告》;11歲考試;
綜合中學運動的特征;
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統一勞動學校規程》;
日本:《教育敕語》;
第十二章 戰后初期各國教育的重建
《1944年教育法》(《巴特勒教育法》);
《郎之萬一瓦隆方案》;
《漢堡協定》;
《教育基本法》;
第十三章 20世紀60-80年代歐美國家教育的演變
美國:1958年《國防教育法》、科南特的教育主張、回到基礎運動;
英國:《1988年教育改革法》;
法國:《高等教育法》;
第十四章 當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興
現代人文主義教育思潮;
人力資本理論;
終身教育思潮;
《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教育史 [040103]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湖南師范大學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中國教育發展史
02 (全日制)外國教育發展史
招生人數: 4
考試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311 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備  注: 復試科目:
比較教育
同等學力考生加試科目:
①教學論
②普通心理學
參考書目
張斌賢 主編,王晨 副主編:《外國教育史》,第2版,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參考書目
張斌賢 主編,王晨 副主編:《外國教育史》,第2版,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考試內容及要點
(一)考試內容
1.全面掌握中國教育史的基本知識,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事件;著名學校;教育著作;教育人物。
2.基本把握中國教育史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事件的內容及其特征。
3.初步了解教育人物的教育精神和教育情懷。

(二)考試要點

一、先秦時期的教育制度
1.“學在官府”;大學與小學;國學與鄉學
2.“六藝”;諸子私學;稷下學宮;期會

二、先秦時期的教育思想
1.孔子的教育思想
創辦私學與編訂“六經”;“庶、富、教”:教育與社會發展;“性相近,習相遠”:教育與人的發展;“有教無類”與教育對象;“學而優則仕”與教育目標;“六藝”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啟發誘導、學思行結合;論道德教育;論教師。
2.孟軻的教育思想
思孟學派;“性善論”與教育作用;“明人倫”與教育目的;人格理想與修養學說;“深造自得”的教學思想。
3.荀況的教育思想
荀況與“六經”的傳授;“性惡論”與教育作用;以培養“大儒”為教育目標;“六經”教學內容;“聞見知行”結合的教學方法;論教師。
4.墨家的教育思想
“農與工肆之人”的代表;“素絲說”與教育作用;以“兼士”為教育目標;以科技知識和思維訓練為特色的教育內容;主動、創造的教育方法。
5.教育論著的教育思想
《大學》:“三綱領”、“八條目”;
《中庸》:“天命之謂性”與“修道之謂教”、“尊德性”與“道問學”、學問思辨行;
《學記》:學制與學年、教育教學原則、尊師重道。

三、漢代的教育制度與教育思想
1.“獨尊儒術”文教政策的確立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興太學以養士;實行察舉,任賢使能。
2.封建國家學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太學、鴻都門學、郡國學;經學;《白虎通義》、熹平石經
3.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對賢良策》與三大文教政策;論人性與教育作用;論道德教育。

四、魏晉南北朝隋唐的教育制度與教育思想
1.魏晉南北朝官學的變革
曹魏“五經課試法”;西晉“國子學”;劉宋“四學”、“總明觀”;梁“五館”。
2.隋唐“官學”體系的完備
國子監;六學一館;學校教育制度的特點。
3.科舉制度的建立
科舉制;科舉考試的程序、科目與方法;科舉制度與學校的關系;科舉制度的影響。
4.顏之推的教育思想
顏之推與《顏氏家訓》;論士大夫教育;論家庭教育。
5.韓愈的教育思想
道統說與師道觀;“性三品說”與教育作用;論人才的培養與選拔。

五、宋元明清時期的教育制度與教育思想
1.學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北宋三次興學;“蘇湖教法”;“三舍法”、積分法、學田制、《州縣學赦令格式》;“六等黜陟法”;“監生歷事”制;社學;義學。
2.書院的建立與發展
北宋四大書院、南宋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揭示》與書院教育宗旨;朱張會講與書院講會制;太極書院、東林書院、漳南書院、詁經精舍、學海堂;書院教育的特點。
3.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明天理,滅人欲”與教育的作用、目的;“大學”與“小學”;“朱子讀書法”。
4.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與教育作用;“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則;“六經皆心跡”的教學觀;“趨向鼓舞,中心喜悅”的兒童教育思想。
5.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公其非是于學校”的教育社會作用;“日生日成”的人性論與教育個體作用;義利合一的教育價值觀。
6.顏元的教育思想
“實德實才”的培養目標;“六齋”與“實學”的教育內容;“習行”的教學過程方法。

六、中國教育的近代轉折
1.教會學校的舉辦
馬禮遜學校;寧波女學。
2.洋務學堂的創立
京師同文館;福建船政學堂;幼童留美。
3.維新學堂的創辦
萬木草堂;時務學堂;北洋西學堂;南洋公學;經正女學;京師大學堂。
4.清末教育制度變革
“壬寅-癸卯學制”;建立教育行政體制:學部;確定教育宗旨;“庚款興學”。

七、中國近代教育思想
1.張之洞的教育思想
“中體西用”;《勸學篇》;“中體西用”思想的歷史作用和局限。
2.康有為的教育思想
維新運動中的教育改革主張;《大同書》的教育理想。
3.梁啟超的教育思想
“開民智”、“伸民權”與教育作用;培養“新民”的教育目的。
4.嚴復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開民智”、“興民德”的“三育論”;“體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觀。

八、中華民國時期教育體制變革
1.民國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針;頒布“壬子-癸丑學制”。
2.新文化運動影響下流行的教育思潮
平民教育思潮;鄉村教育思潮;工讀教育思潮;實用主義教育思潮;職業教育思潮;科學教育思潮;國家主義教育思潮。
3.學校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驗
設計教學法;道爾頓制”;文納特卡制”。
4.1922年“新學制”
“新學制”的標準和體系;“新學制”的特點;“新學制”的課程標準;“新學制”評價。

九、中華民國時期的教育思想
1.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思想;“尚自然,展個性”的個性教育思想。
2.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
“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的職業教育目的;“社會化、科學化”的職業教育方針;“手腦并用”的職業教育教學原則;“敬業樂群”的職業教育道德規范
3.晏陽初的平民教育思想
“除文盲,作新民”的平民教育宗旨;“四大教育”的平民教育內容;“三大方式”的平民教育途徑。
4.梁漱溟的鄉村教育思想
“倫理本位,職業分途”的社會構造思想;解決中國社會問題的鄉村教育使命;“改變社會現狀,建設新文明”的鄉村教育目的;以文化改造和精神教育為核心的鄉村教育內容;“鄉農學校”的鄉村教育形式。
5.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創造教育思想:創造教育的目的;創造教育的“六大解放”。
6.陳鶴琴的“活教育”思想
“活教育”的本質論;目的論;課程論;教學論。 考試內容及要點
第一編 古代文明與教育(第一章到第五章)
第一章 史前教育
史前教育的內容;成年禮及其特征;青年之家;
第二章 學校的肇端
學校產生的原因
古代東方國家的世俗學校教育的特點;世俗學校的類型;
第三章 古希臘教育的興衰
      斯巴達教育的目的與特點;雅典教育的目的與特點;
智者;智者學派的貢獻;
蘇格拉底的教育活動與思想:知識與道德、“蘇格拉底教學法”。
柏拉圖的教育活動與思想:學園、四藝、《理想國》;
        亞里士多德的教育活動與思想:靈魂論的教育意義、教育階段理論;
第四章 古羅馬教育的蛻變
西塞羅論雄辯家的培養;
昆體良:《雄辯術原理》、論教育目的、論教育階段;
     第五章 中世紀教育的興衰
      主教學校;修道院學校;宮廷學校;騎士教育;城市學校;
中世紀大學:產生、組織與特權、影響
   
第二編 現代教育的歷史基礎(第六章到第十章)
第六章 文藝復興時期教育的嬗變
        弗吉里奧;維多里諾及其“快樂之家”;
伊拉斯謨;莫爾及其《烏托邦》;
蒙田;拉伯雷與《巨人傳》
人文主義教育的特征;
文藝復興時期大學的特征;
第七章 宗教改革時期教育的演變
        馬丁·路德論國民教育;
加爾文論國民義務教育
耶穌會學校;
第八章 17世紀教育的沿革
培根的科學教育思想;
彌爾頓的學園;
洛克的教育思想:《教育漫話》、紳士教育;
夸美紐斯:《大教學論》、泛智教育論、教育適應自然原則、教學原則、統一學制;
第九章 18世紀教育的演進
盧梭的教育思想:《愛彌兒》、自然主義教育思想;
英國:星期日學校、導生制、公學、學園、《初等教育法》;
德國:《初等學校及教師通則》、實科中學;
美國:文實中學、公共學校運動、《莫雷爾法》;
法國:帝國大學;
第十章 19世紀歐美國家教育的發展
功利主義教育思想:主要觀點;
第斯多惠:全人教育、文化適應性原則;
新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特征;
洪堡的教育改革;
英國: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教育法);
法國:《基佐法》、《費里法案》;
美國:賀拉斯•曼與公立學校運動;
實科中學
裴斯泰洛齊:教育心理學化思想、要素教育;
赫爾巴特:教學階段理論、教育性教學理論;
福祿貝爾:學前教育理論體系、恩物;
第斯多惠:發展性教學;
斯賓塞:教育科學化思想、課程體系;
赫胥黎:科學教育思想
習明納;
康乃爾計劃;

第三編 現代教育的變遷
第十一章 現代教育的起源
阿伯茨霍爾姆學校;
鄉村寄宿學校的特征;
兒童之家;
新教育運動的特征;
進步主義教育的特征;昆西方法;
杜威實驗學校;有機教育學校;
葛雷制;道爾頓制;
文納特卡計劃;設計教學法。
杜威的教育思想:教育的本質、教育無目的、五步教學法、論道德教育、影響。
        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影響、局限與反思
永恒主義教育思潮;
要素主義教育思潮;
兒童研究運動及其影響;
美國:綜合中學運動;《中等教育基本原則》;
英國:《巴爾福法案》;《哈多報告》;11歲考試;
綜合中學運動的特征;
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統一勞動學校規程》;
日本:《教育敕語》;
第十二章 戰后初期各國教育的重建
《1944年教育法》(《巴特勒教育法》);
《郎之萬一瓦隆方案》;
《漢堡協定》;
《教育基本法》;
第十三章 20世紀60-80年代歐美國家教育的演變
美國:1958年《國防教育法》、科南特的教育主張、回到基礎運動;
英國:《1988年教育改革法》;
法國:《高等教育法》;
第十四章 當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興
現代人文主義教育思潮;
人力資本理論;
終身教育思潮;
《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參考書目
張斌賢 主編,王晨 副主編:《外國教育史》,第2版,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教育史     專業代碼:040103     門類/類別:教育學     學科/類別:教育學

專業點分布

北京師范大學 天津師范大學 河北大學 山西大學 山西師范大學 沈陽師范大學 遼寧師范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師范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浙江大學 浙江師范大學 福建師范大學 廈門大學 江西師范大學 曲阜師范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河南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湖北師范大學 湖南師范大學 華南師范大學 西南大學 四川師范大學 西華師范大學 貴州師范大學 云南師范大學 陜西師范大學 寶雞文理學院 西北師范大學 喀什大學

專業院校排名

0401 教育學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31 所,本次參評30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01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27 北京師范大學 A+
2 10269 華東師范大學 A+
3 10200 東北師范大學 A
4 10319 南京師范大學 A
5 10511 華中師范大學 A
6 10001 北京大學 A-
7 10028 首都師范大學 A-
8 10335 浙江大學 A-
9 10574 華南師范大學 A-
10 10635 西南大學 A-
11 10003 清華大學 B+
12 10270 上海師范大學 B+
13 10345 浙江師范大學 B+
14 10384 廈門大學 B+
15 10445 山東師范大學 B+
16 10475 河南大學 B+
17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B+
18 10542 湖南師范大學 B+
19 10718 陜西師范大學 B+
20 10736 西北師范大學 B+
21 10007 北京理工大學 B
22 10056 天津大學 B
23 10065 天津師范大學 B
24 10165 遼寧師范大學 B
25 10166 沈陽師范大學 B
26 10231 哈爾濱師范大學 B
27 10320 江蘇師范大學 B
28 10414 江西師范大學 B
29 10602 廣西師范大學 B
30 10636 四川師范大學 B
31 10075 河北大學 B-
32 10285 蘇州大學 B-
33 10346 杭州師范大學 B-
34 10370 安徽師范大學 B-
35 10394 福建師范大學 B-
36 10446 曲阜師范大學 B-
37 10476 河南師范大學 B-
38 10637 重慶師范大學 B-
39 10681 云南師范大學 B-
40 10762 新疆師范大學 B-
41 10052 中央民族大學 C+
42 10094 河北師范大學 C+
43 10108 山西大學 C+
44 10118 山西師范大學 C+
45 10135 內蒙古師范大學 C+
46 10247 同濟大學 C+
47 10295 江南大學 C+
48 10351 溫州大學 C+
49 11078 廣州大學 C+
50 11646 寧波大學 C+
51 10005 北京工業大學 C
52 10167 渤海大學 C
53 10203 吉林師范大學 C
54 10337 浙江工業大學 C
55 10418 贛南師范大學 C
56 10512 湖北大學 C
57 10524 中南民族大學 C
58 10663 貴州師范大學 C
59 10673 云南大學 C
60 11117 揚州大學 C
61 10066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C-
62 10205 長春師范大學 C-
63 10299 江蘇大學 C-
64 10373 淮北師范大學 C-
65 10451 魯東大學 C-
66 10513 湖北師范大學 C-
67 10590 深圳大學 C-
68 10603 廣西師范學院 C-
69 10759 石河子大學 C-
70 11658 海南師范大學 C-
 
教育史研究生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一或203日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教育史考研參考書:
一、教育學原理
《教育學基礎》        教育科學出版社      十二所重點師范合編
《教育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郭文安
二、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劉儒德、陳琦
三、中外教育史
《中國教育史》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孫培青
《外國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吳式穎
四、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導論》  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教育史的就業前景和就業方向:
眾所周知,文科類畢業生(如文、史、哲專業)就業困難,仍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由于社會對這類人才的需求有限,而且此類學科專業技能不強、替代性比較大,所以這些專業的學生就業常受到限制,教育史專業就屬于其中之一。普通高校是教育史此等理論性比較強的專業的主要去向,但現在碩士生進高校越來越難,基本上都要求博士學歷,所以想去高校就要做好讀博士的準備了。此外,教育史專業的學生可以多學一些其他方面的技術,向教師、行政助理、文秘等工作崗位發展。
就業方向
畢業生主要去中、高等師范院校、教育機關、教育科研院所從事基礎教育工作,各級教育出版社任編輯工作,從事教育管理工作和企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文字等工作。
 
 
 
 
 
 

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湖南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湖南師范大學報錄比、湖南師范大學考研群、湖南師范大學學姐、湖南師范大學考研真題、湖南師范大學專業目錄、湖南師范大學排名、湖南師范大學保研、湖南師范大學公眾號、湖南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湖南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湖南師范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史考研 推薦

湖南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姐


加學姐,獲免費答疑,進考研群
湖南師范大學考研網由湖南師范大學研究生維護,發布最新的湖南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還提供湖南師范大學研究生1對1輔導和考研真題等服務,有問題請加微信溝通。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湖南師范大學教育史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購買指南 發貨信息 關于我們 - 研究生兼職庫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www.亚洲一区_亚洲欧美激情在线视频_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_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观看_欧美tk丨vk视频_国产亚洲综合性久久久影院_欧美精品做受xxx性少妇_欧美在线视频日韩
国产麻豆日韩欧美久久| 岛国精品在线播放| 夜夜精品浪潮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看| 制服丝袜av成人在线看| 日韩一区欧美二区|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浪潮av| 国产资源在线一区| 国产日韩欧美不卡| 色婷婷综合激情| 亚洲18色成人| 久久综合色婷婷| 国产乱码精品一品二品|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导航| 国产精品88av| 亚洲精品写真福利|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久久| 99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人成综合网站| 精品捆绑美女sm三区| www.欧美亚洲|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色综合欧美在线视频区| 老司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永久免费观看| 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自拍毛片| 日韩黄色小视频| 日韩一区在线看| 精品国产成人在线影院| 欧美精三区欧美精三区| zzijzzij亚洲日本少妇熟睡| 欧美精品丝袜中出| 一区二区中文视频| 337p亚洲精品色噜噜狠狠|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亚洲午夜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品爱网 | 91精彩视频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日韩综合观看成人91| 久久久精品综合|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在线电影院国产精品|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体| 粗大黑人巨茎大战欧美成人|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制服.丝袜.亚洲.中文.综合| 在线观看日韩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加勒比av| 国产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五月婷| 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在线暖暖韩国| 青青国产91久久久久久| 日韩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图片欧美色图| 韩国av一区二区| 免费成人深夜小野草| 国产精品一区2区|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鬼色| 欧美一级理论片| 色婷婷精品久久二区二区蜜臀av| 国产精品不卡一区| 国产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专区| 91免费看`日韩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免费美女久久99| 日韩精品在线一区|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中文|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黄色| 国产精品888| 亚洲mv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资源网| 91超碰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亚洲国产美女搞黄色| 久久久综合视频| 欧美色男人天堂| 夫妻av一区二区| 日韩中文字幕区一区有砖一区 | 欧美日韩国产色站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一区二区视频| 日日夜夜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久久久久88| 欧美日韩免费电影| 一本色道亚洲精品aⅴ| 丁香激情综合国产| 国产成人无遮挡在线视频| 蜜臂av日日欢夜夜爽一区| 亚洲综合色噜噜狠狠| 亚洲欧洲日韩在线|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看| 欧美影片第一页| 欧美中文字幕一二三区视频| eeuss鲁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91| 日本在线不卡视频| 蜜桃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丝袜诱惑制服诱惑色一区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久久久| 亚洲va中文字幕| 午夜精品福利视频网站| 亚洲h精品动漫在线观看| 偷拍日韩校园综合在线| 天天综合天天做天天综合| 天天av天天翘天天综合网 | 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不卡区|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中文在线资源观看网站视频免费不卡|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鲁丝不卡| 日韩avvv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免费9x9x人网站视频| gogogo免费视频观看亚洲一| 色呦呦国产精品| 欧美人伦禁忌dvd放荡欲情| 欧美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97|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2022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精选一二三| 日本亚洲天堂网|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看| 欧美调教femdomvk| 精品久久久久99|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5566日韩| 午夜日韩在线观看| 国模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视频一区| 日韩视频在线你懂得|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欧亚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欧美kt∨| 日韩伦理电影网| 国产永久精品大片wwwapp|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va| 99精品偷自拍| 久久这里只精品最新地址| 亚洲国产欧美另类丝袜| av激情亚洲男人天堂| 精品国产1区2区3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蜜臀|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麻豆| 欧美高清视频不卡网| 亚洲精品成a人| 94-欧美-setu|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观看免费| 精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免费电影| 亚洲大片一区二区三区| 91丝袜美女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相片| 国内久久婷婷综合| 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久久97超碰色| 日韩丝袜情趣美女图片| 日韩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三级电影一区| 亚洲第一会所有码转帖| 欧美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选视频免费看| 一本色道a无线码一区v| 中文字幕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拍三区| www精品美女久久久tv|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不卡| 欧美成人女星排名|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亚洲精品在线三区| 国产成人福利片| 国产精品久久综合| 色一情一乱一乱一91av| 亚洲成在线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免费电影|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 色综合久久久久网| 三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三级在线| 成人精品国产免费网站| 自拍偷拍亚洲激情| 欧美三区在线视频| 美女高潮久久久|